(通讯员 刘男)12月6日下午,学校2024年研究生校长奖评审会在南校区办公楼210报告厅举行,来自12个学院的8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共同角逐这一荣誉。经过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初评、学校评审等多个环节,4001老百汇net硕士研究生谯云荣获2024年研究生“校长奖”提名奖。

谯云,中共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001老百汇net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于闫养希副教授。在研究生期间,认真踏实,热爱科研,自免试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专注压电陶瓷研发前沿,围绕国家压电陶瓷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在中科院一区、二区TOP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 2023-2024学年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历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宽禁带半导体”国家重点实验室测试员等学生工作职务;获得2024年段宝岩科教创新奖、国家奖学金、特等学业奖学金、“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会干部”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一)崇德向党,秉正撷英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在思想方面,谯云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在学习和实践中严格要求自己。她积极参与读书分享会等主题党日活动、仪器分析交流学习活动、“时代之声”学习报告会、赴西安科学家博物馆研学等学习实践活动。在党支部中,她不仅是学习的积极分子,更是交流的桥梁,多次与支部成员分享心得,共同促进思想进步。此外,她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担任学校大型设备共享平台的测试人员,并在日常的实验科研中指导帮助师弟师妹,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二)刻苦钻研,矢志求知
科研工作始终围绕着国家的需求而展开,谯云深刻理解到,唯有自身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强健的体魄,方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与民众,创造福祉。刚刚踏入研究生生涯的她,由于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她的心中时常充满迷茫与忐忑,面对未知的研究领域和复杂的实验任务,也经常感到手足无措。幸运的是,在课题组中,有一群热心肠的师兄师姐,他们如同灯塔一般,为她指引方向,耐心地指导她熟悉实验室的各类设备和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她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流程。然而,尽管她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了大半年时间的实验探索,却仍然未能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这让她倍感苦恼,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之中,无论如何思考都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这个关键时刻,导师闫养希老师以一种更为深沉和智慧的方式引导她,语重心长地鼓励她:“科学研究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急躁,而是要沉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积累经验,最终迎来突破的那一刻。”闫老师的话令谯云醍醐灌顶,她决定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她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压电陶瓷的改性方法,试图从理论层面理解其内在机理。同时,她也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认真记录每一步的实验过程,将每次的实验结果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操作方法和学习体系,每一次的实验都让她更加接近成功。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沉淀和积累,她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突破时刻。那些曾经困扰她的难题,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逐一迎刃而解,这让她深刻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前行的决心。
回顾这两年多的学习科研,谯云每周在实验室工作60余小时,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在晚上10点多的自习室里总有她的身影;经常和导师就文献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围绕国家压电陶瓷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2023-2024学年综合排名位列专业第一;结合实际市场需求开展科研探索,并基于探索结果以学生一作在中科院一区、二区TOP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两篇一区TOP文章影响因子均达10以上),参与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参与航空基金项目“用于智能弹药的压电陶瓷驱动器研究”,在理论和工程应用上实现了突破;她积极参加校企交流以及横向项目的攻坚工作,确保项目的平稳推进;多次参加高水平学术报告会,在耳濡目染中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谯云创新性地提出氧八面体晶格畸变后键长键角变化和“泥浆状”极性状态对PIN-PHT压电陶瓷微观结构、宏观电学性能的影响,制备出兼具超高压电性和优异温度稳定性的PIN-PHT高温压电陶瓷。基于以上实验突破,她以第一第二作者分别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和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IF=11.2)上发表2篇SCI论文。这项工作为开发同时兼备高压电响应高居里温度和优异温度稳定性的压电陶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大大拓宽了PIN-PHT陶瓷的应用领域,有望推动压电陶瓷材料的应用进程。

(三)践履所学,笃行不息
志愿实践铸牢初心使命。谯云保持乐观积极态度,勤勉于实践,热心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9月-2024年9月,她担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组织“鲜电下午茶”主题沙龙、科学家精神主题知识竞赛和篮球比赛等多项活动,加强了学院研究生的凝聚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员,专注解决测试期间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测试服务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校博物馆、校史馆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用真诚和热情为学校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主动将自己宝贵的科研心得无私地传授给师弟师妹们,通过思想,实践和学涯规划等多方面引领,助力材料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这些宝贵的经历,让谯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在于不忘初心、不负青春、矢志不渝地为国家与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四)幸遇师友,筑梦前行
谯云,热爱生活,喜欢通过摄影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懂得感恩,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于谯云而言,学校与学院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她探索自我、发掘潜能的广阔舞台。这里提供的卓越平台与良多机遇,如同璀璨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让她深刻体会到自身的无限可能与价值。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中,课题组团队成为了她坚实的后盾与温暖的港湾。尤其要感谢的是导师闫养希老师,他不仅是学术上的引路人,更是心灵上的灯塔,他以其深厚的学识、耐心的指导与无私的奉献,为谯云点亮了智慧之光,引领她在科研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朋友,在谯云的生命画卷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当学习或生活的重压让人心生烦忧,朋友便是她心灵的避风港。在这里,她可以毫无保留地倾诉心声,而朋友们的温暖开导与默默陪伴,如同春日暖阳,驱散阴霾,成为她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在这段芳华绽放的旅程中,谯云有幸与众多良师益友并肩同行,他们相互启发,共同成长,在追梦的路上携手并进,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西电深造的这段宝贵时光,对谯云而言,无疑是一段无比珍贵的记忆。她深感感激,衷心感谢学校和学院为她搭建的卓越发展平台,让她得以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同时,她也深深铭记着恩师的悉心栽培与耐心指导,以及课题组中师兄师姐们的无私帮助与耐心解答,这些都成为了她前行路上的底气。谯云永远镌刻在心的是“厚德、求真、砺学、笃行”校训,以及“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这些精神力量,不仅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更赋予了她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作为一名西电儿,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重任,誓将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继续发扬西电精神,时刻铭记母校培育之恩,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祖国伟大的事业中去,让西电之光在她所到之处熠熠生辉,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