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小红)为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4001老百汇net于3月22日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学院教师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本次系列教学活动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同行互鉴、研讨进步”为核心目标,吸引了院内外60余名教师参与。学院党委书记宋刚锋、执行院长杨丽参加活动,副院长李智敏主持。
以赛促教:多维锤炼教学基本功
本次竞赛分为“教学设计”“说课”“现场授课”“三个环节,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周龙老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晶体“盐”“钻石”,采用提问式,引导学生思考晶体微观结构。通过对比不同晶体结构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以启发式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形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关联,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孙静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动画展示隧道击穿和雪崩击穿的微观过程,将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适时地进行课程思政融入,在教学中引入齐纳二极管,讲述齐纳的发明故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经过半天的比赛,参赛教师纷纷表示,备赛过程促使自身重新梳理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在比赛过程中,通过观摩其他老师的讲课,汲取其教学优点,精进个人教学能力。

部分教师教学竞赛展示
专家把脉:精准指导助力成长
学院特邀国家级教学名师周益春教授、校级教学督导梁燕萍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深度、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感染力、语言教态等维度进行综合点评。
周益春教授在总结点评中强调,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端正教态,提升教学自信,厚植“科学”与“工程”思维,从科学的角度讲解知识点,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在“高阶性”“挑战度”上下功夫,知识点讲解要紧密结合学科前沿知识。专家们还针对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等方面的共性问题提出建议,为青年教师指明改进方向。

周益春教授进行点评
教学示范:以老带新传授教学经验
黄云霞副教授以《固体物理》课程中的“晶体的微观结构”内容为例,通过课程引入、知识点讲解、例题、小结等环节,向学院教师详细展示了本节次课程的教学过程。黄老师在如何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如何组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助力青年教师站稳站好讲台。

李桂芳副教授以《电子材料科学基础-Ⅰ》教学大纲为例,结合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使全院教师进一步了解了课程教学大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间的关系以及课程教学大纲撰写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教学示范环节结束后,与会教师纷纷展开课程交流,一起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共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行互鉴:构建教学成长共同体
本次系列教学活动,学院同时组织四十周岁以下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展示,通过同行观摩、点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间的互动交流,教学相长。哈媛老师表示,通过观摩课程教学,从优秀同行身上学到了课程教学设计技巧、课堂节奏把控等实用技巧,受益匪浅。
宋刚锋在活动总结时表示,学院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加强学风建设,本次竞赛既是教学能力的“练兵场”,也是互相学习启发的“大讲堂”,广大教师要自觉强化“学习是学生首要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首要使命、人才培养是学院首要职能”的思想共识,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开拓创新精神构造立德树人新格局,抓好核心课程课堂质量,着力挖掘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加快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持续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0条”落地见效,擦亮“学在西电”品牌;优化升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电子材料领域国家关键急需人才;持续完善“培训-竞赛-反馈-提升”闭环机制,通过常态化教学展示、教学研讨等活动,持续推动教学育人能力提升,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悉,本次院级教学竞赛,学院评选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优秀奖6人。学院始终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此次系列教学活动的举办,进一步营造了重教乐教、追求卓越的教学文化,为学院电子材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注入新动能。